
来,我们给史上最短命的和平协议鼓个掌,真的,这协议活的时间估计还没外卖小哥等红灯的时间长。这边特朗普刚在镜头前大手一挥,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了“历史性”的第一阶段和平计划,那边加沙的天空就又被以色列的战机给点亮了。这和平的曙光,简直比流星还着急下班,一闪而过,连许个愿都来不及。
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,就在特朗普那句看似云淡风轻,实则杀机四伏的狠话上。老头子对着全世界说,放心,美军大兵的靴子不会踏进加沙那片滚烫的沙地,但他话锋一转,眯着眼补了句:“不过,会有人去处理哈马斯的。”你品,你细品。这话术,简直是把“甩锅”和“授权”玩成了一门艺术。翻译过来就是:我,美国,不亲自下场,但你们,以色列,放手去干吧,我给你们开了绿灯。
这哪是调停?这分明是递刀子。
我们把时间往回倒腾一下,看看这个“20点和平计划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。从2023年打到2025年,两年了,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,加沙更是成了一片废墟。特朗普抛出的这个计划,表面上看起来像模像样:加沙去激进化、人质换囚犯、哈马斯解除武装、国际共管重建……听着是不是特别美好?就像那种健身房办卡前销售给你画的大饼,充满了肌肉和马甲线的芬芳。
以色列那边,内塔尼亚胡政府当然是点头的,这计划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,既能救回人质,又能把心腹大患哈马斯给废了,一石二鸟。哈马斯的回应就有点意思了,他们通过埃及和卡塔尔说,放人可以,连遗体都能还,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永久停战,彻底滚出加沙。至于解除武装?那得以色列先承认巴勒斯坦再说。瞧见没,双方的核心诉求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,一个要的是对方彻底缴械投降,另一个要的是主权和生存空间,这就像让猫和老鼠坐下来谈论奶酪的公平分配问题,纯属扯淡。
可特朗普不管这些,他觉得哈马斯的回应是“积极信号”,还在社交媒体上催以色列赶紧停火。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的声明就冷冰冰的,说哈马斯没同意解除武装就是拒绝了整个计划。然后呢?然后就是“嘴上谈着和平,手里上着炮弹”。就在各方代表还在开罗的谈判桌上为标点符号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以色列的空袭就没停过,努塞拉特难民营、拉法,炸弹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扔。
这就是特朗普战略的精髓所在:代理人战争。他已经彻底厌倦了让美国大兵在中东的泥潭里摸爬滚打,战略重心早就转向了亚太。你看,俄乌冲突那边刚消停点,他就急着把资源抽出来。让“离得近的人”去处理麻烦,既省钱又不用担伤亡的政治风险,还能继续在中东维持影响力,这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。但这就像找了个外包团队,活干得好不好、会不会捅出更大的篓子,你根本控制不了。
所以,当10月8日那个连24小时都没撑住的停火协议变成废纸时,一点都不意外。这根本不是什么协议,这只是战争间隙里一个短暂的、带有表演性质的逗号。双方积攒了两年的血海深仇和根深蒂固的不信任,怎么可能被一纸协议瞬间抹平?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,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。
而那个终极问题——“谁来收拾哈马斯”,现在答案已经昭然若揭了。特朗普把这个问题抛出来,以色列用实际行动接了过去。国际社会?联合国和阿盟的决议听起来永远义正言辞,但落实起来比登天还难。周边的阿拉伯国家,比如埃及、卡塔尔,累得跟孙子似的从中斡旋,但谁都心里清楚,他们也就能传个话,没法真正摁住任何一方。沙特这些海湾国家,更是心思活络,一边不爽哈马斯,一边又怕以色列把事情搞得太大,一发不可收拾,干脆琢磨着自己搞个区域安全体系,减少对美国的依赖。
于是乎,加沙就成了三股力量疯狂拉扯的角斗场:以色列的铁拳、阿拉伯世界的政治谈判,以及美国那只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“遥控”之手。这个死循环的逻辑很简单:谈判谈不拢,那就打;打到一方受不了,再回来谈;谈不拢,继续打。可怜的是那些加沙的普通人,停火对他们来说,不过是从一个噩梦暂时醒来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又被拖进了下一个更深的噩梦里。“今天还能活下去吗?”“下一次空袭警报什么时候响?”这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。
特朗普的“绿灯”一开,火势只会烧得更旺。军事打击或许能摧毁哈马斯的隧道和火箭弹,但摧毁不了滋生仇恨的土壤。战争不会有真正的赢家,地图上的边界线可以重画,但刻在人们心里的伤痕,可能几代人都无法愈合。加沙的孩子们会永远记得头顶呼啸而过的战机,而以色列的家庭也忘不了那些躲在防空洞里的漫长黑夜。这笔账,未来只会越来越难算。
配资炒股哪个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