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衣巷中触摸六朝世家的历史余温
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刘禹锡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乌衣巷声名远扬,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文化符号。
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文德桥南岸,处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地带。它西起文德桥,东南至平江府路,全长约350米。小巷幽深静邃,青砖铺就路面,两旁白色高墙、黛瓦屋顶古色古香,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明清建筑群相得益彰。拥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精彩历史故事的乌衣巷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名巷”。
见证繁华与变迁
乌衣巷如何得名?一种说法是,三国时期这里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,当时士兵都穿着黑色制服,因而这里又叫“乌衣营”,“乌衣巷”之名由此而生。元代《至正金陵新志》引《丹阳记》记载:“乌衣之起,吴时乌衣营处所也。”
展开剩余80%东晋时期,晋室南渡后,乌衣巷成为王导、谢安等高官豪门的住宅区,因王谢两族子弟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,乌衣巷更是声名远播。从东晋建都南京到东晋后期,乌衣巷车水马龙,充满生机和活力,王谢两家也先后走出了王羲之、王献之、谢灵运等文化巨匠。
伴随东晋灭亡,乌衣巷逐渐衰落。至南朝“侯景之乱”后,乌衣巷逐渐沦为废墟,王谢家族的旧居已无痕迹。中晚唐时,诗人刘禹锡来到江南,途经乌衣巷。目睹残阳中落寞破败的金陵城,他感慨万千,写下千古咏怀的著名诗篇《乌衣巷》。在他笔下,乌衣巷和王谢堂在斜阳野草中得以升华重生。
南宋时期,建康城(南京)一度有所恢复和发展,人们在倾圮的王谢故居旧址重建“来燕堂”,堂内悬挂着王导和谢安的画像,乌衣巷再次被世人关注,但后来也毁于兵燹。明末清初,因科举考试在夫子庙和应天府贡院(今江南贡院)举行,每逢乡试和会试,应试才子蜂拥而入,乌衣巷一带再次热闹起来。
留住厚重历史
1997年,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对乌衣巷进行了恢复性重建,同时为纪念王谢两家,在王导府第旧址修建了王导谢安纪念馆。古朴典雅的展馆,生动讲述着六朝历史文化艺术和王导、谢安两大家族的家世。
“归燕几番来作客,鸣筝何处伴随云。”来到王导谢安纪念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篆体书写的楹联。进入馆内,依次可见来燕堂、听筝堂和鉴晋楼等建筑。据介绍,“来燕堂”之名取自当年谢安以燕传信的故事;“听筝堂”据传是晋孝武帝临幸谢宅听谢安弹古筝之地;“鉴晋楼”则寓意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。馆内还有王谢家族陈列、六朝历史和文化艺术陈列以及淝水之战半景画室、六朝书画雕塑厅、《洛神赋图》壁画厅等。楼堂外镌有《竹林七贤图》《行乐图》等砖印壁画,庭中建有仿兰亭的“曲水流觞”流杯渠。
快走出乌衣巷时可以看到一口古井——乌衣巷井。据说这口井是东吴时期挖掘,为当时的驻军饮水所用。时至今日,古井口仍可清晰看到当年取水时绳子留下来的痕迹。
尽管乌衣巷历经千年沧桑,昔日的市井繁华已不复存在,但它带给南京的文化影响以及留在城市深处的文化印记不可磨灭。如今这里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,他们探寻着王谢华堂的遗迹,感受着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。近年来,乌衣巷更是陆续推出丰富的文化活动,如举办“翰墨兰亭文化沙龙”带人们体验古风书法团扇之美,推出沉浸式戏剧《乌衣巷夕阳斜》演绎王谢家族的兴衰,承接研学活动等,让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走进大众心里。
南京文化的代表性符号
“南京历史悠久、文化厚重,代表性文化符号很多,比如明孝陵、明城墙、中山陵、夫子庙等,但我本人更钟情于秦淮河边的乌衣巷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程遂营说。
程遂营曾在央视《百家讲坛》系列节目“六大古都”“丝路上的古城”中讲到南京,每一次都绕不开乌衣巷这个文化符号。在他看来,乌衣巷之于南京,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。
乌衣巷代表了南京文化的南北交融。“在北方人看来,南京属于南方城市;在南方人看来,南京属于北方城市。直到今天,南京的人口、语言、饮食、风俗等方面仍保留着南北掺杂的文化气息,文化的交融性很强,而文化交融的源头就可以在乌衣巷找到。”程遂营说,东晋以后,王谢家族在中央朝廷保持着强大的势力。据统计,朝廷每10个五品以上的官员中,就有一位出自两大家族。两大家族都来自北方,他们的风俗习惯自然也带有北方色彩。在入乡随俗的同时,他们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南京的文化风尚产生影响。而且,从黄河流域南迁南京的大家族、普通百姓数量十分庞大。久而久之,南京的城市个性中“北风南韵”并存、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便逐渐形成。
乌衣巷代表了南京文化的儒雅风流。程遂营认为,这种儒雅的风韵固然与母亲河长江以及秦淮河的长期滋养有关,更与乌衣巷里王谢家族的影响有关。风流儒雅本就是魏晋的社会风尚,王谢家族既是倡导者,也是实践者。乌衣巷的王谢家族自带这种风尚,饱读诗书、精通书法又不拘一格的王羲之就是其典型代表。通过婚姻、饮食、交往等形式,风流儒雅的风尚逐渐传播开来,浸润到南京城市的深处。
乌衣巷代表了南京文化的风雨沧桑。与乌衣巷千百年来的变迁一样,后世南京这座城市也在鸦片战争、太平天国运动、抗日战争中历尽风雨沧桑。
“虎踞龙盘”的金陵一直都在发生着“天翻地覆”的变化,但岁月流转,不变的是“人间正道”。这个“正道”是南京南北交融、儒雅风流、风雨沧桑的城市个性,是南京人对和平、安宁、宜居、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,也是“王谢家族”以及“寻常百姓”都祈愿的城市未来。程遂营相信,乌衣巷及其背后的文化定会为南京的未来助力添彩。
(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视觉中国供图)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炒股哪个平台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